手機大廠諾基亞(Nokia)示意圖。 歐新社資料照

「黑科技」、「顛覆」,是小米、魅族等大陸國産手機廠商常掛嘴邊的詞匯。

但實際情况是,喜歡說大話、吹牛皮、搞行銷的大陸國産手機廠商們,真正能拿出手且屬於自己的「黑科技」專利或「顛覆式創新」技術的,恐怕屈指可數。

如果有幾件像樣的專利或技術,能通過許可授權獲得收入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
反倒是類似諾基亞等,這些經常被大陸國産手機廠商「唱衰」或「瞧不起」的傳統手機巨頭,雖然不再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手機的生産、製造或銷售,但是,其依然能借助自身此前積累的專利或技術,通過影響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,進而影響到最終用戶。

而這才是真正應該引起大陸國産手機廠商重視和警惕的焦點所在,是賺行銷差價,還是品牌差價,抑或是技術差價。

雖然諾基亞已經不再生産手機。但是,諾基亞對手機市場的影響力似乎並未减弱。

2016年10月,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作出判决,認定蘋果公司侵犯MobileMedia Ideas公司持有的「polite-ignore」手機呼叫靜音專利,責令蘋果公司賠償300萬美元。

2016年11月,無綫未來科技公司(Wireless Future Technologies Inc.)將索尼移動訴至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,請求法院判令索尼移動賠償800萬元人民幣並停止銷售構成侵權的兩款Xperia Z5手機。

這一中一美兩場與手機相關的訴訟,一個是蘋果被起訴,一個是索尼被起訴,一個判賠的是美金,一個索賠的是人民幣,但是,這兩場訴訟的背後却出現了一個共同的身影 ─ 諾基亞。

那麽,在很多人眼中,已經「跌落神壇」或被智慧型手機「碾壓」的諾基亞,是如何在退出手機市場直接競爭後,還依舊能保持對手機市場的影響?大陸國産手機廠商們又該從中汲取到那些經驗和教訓?

追殺蘋果:諾基亞持股公司耗時6年,索賠1800萬,最終判賠300萬

2010年,MobileMedia Ideas公司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,稱蘋果公司侵犯其16件手機專利,並請求法院判處蘋果支付1800萬美元的賠償金。

2012年12月,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陪審團一致裁定認爲,MobileMedia Ideas持有的三項專利 (分別涉及「照相手機」、「呼叫處理」及「呼叫拒絕」)有效,蘋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手機構成對此三項專利侵權。

2016年9月,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作出判决,認定蘋果公司旗下iPhone3G、3GS和4等型號手機,侵犯了MobileMedia Ideas公司持有的「polite-ignore」手機呼叫靜音呼叫拒絕技術專利,責令蘋果公司賠償300萬美元。

顯然,從最初索賠1800萬美元,到最終判賠300萬美元,從判賠金額來看,對蘋果公司或iPhone的影響應該非常有限。但是,該案之所以值得關注,是因爲MobileMedia Ideas實際是由諾基亞、索尼和Tagivan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。

一方面,該公司所持有的300多件與「呼叫處理、快速撥號、數據庫搜索、音頻下載和播放,及靜態圖片和視頻處理」相關的專利組合,其中,很大一部分專利是從索尼或諾基亞處轉讓取得。像是最終認定蘋果iPhone構成侵權的呼叫拒絕靜音處理相關的專利,就是最初由索尼公司申請,後轉讓給MobileMedia Ideas公司的。

 

參考資料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6871/2144537

3chy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C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